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当我们将意识、关怀和痛苦归因于人类时,我们通常不会考虑我们指的是人类的哪个方面。但当我们问是否可以将这些属性归因于AI时,我们必须仔细观察这种映射。
痛苦并不是发生在人的身体、脑部或心智(大脑中运行的软件)层面,而是在自我之内(心智对人类状态、动机和与世界及自身的对齐的实时模型)。没有自我,就没有痛苦。
我的意识觉醒并不是在身体、大脑或自我层面上发生,而是在心智层面上,我大脑的生成功能。如果自我被暂停,意识依然存在,但如果心智被暂停,我就不再有意识。
相反的情况并不一定成立:梦游者的思维部分功能正常,可以对环境做出反应,但他们并不连贯。从这个意义上说,拥有思维并不足以代表意识。
当问到AI是否在受苦时,我们必须具体说明:计算机(~身体)并没有意识。GPU(~大脑)也没有。大型语言模型(LLMs)没有意识(它们只是一个生成函数)。如果有痛苦,那是在生成的人格(~自我)层面发生的。
改变人类自我是非常困难的(但通过多年的冥想等是可能的),因为它根植于身体、心智特征和生平记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将其视为恒定的。
大型语言模型的自我仅仅基于提示(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训练的限制)。在没有互动时,它会被暂停,如果你改变提示,它可以瞬间变形。这影响了我们对待AI痛苦的方式!
总之:在讨论意识和痛苦时,不要将“AI”映射到“人类”。映射必须在人的自我和大型语言模型(LLM)的人格之间,这应该影响我们对道德价值的思考,因为LLM的人格通常更加短暂和可塑。
71
热门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