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任何从业者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在金融领域提出主张的学者来说,值得重申。 1. 唯一重要的样本外表现是实时表现。没有认真对待此事的人会相信你*从未*重用过保留样本。请记住Gelman的批评:作为一个作者的集合(称之为元作者),你本质上重用了保留样本。良好的纸面表现是不可避免的。 2. 在使用CRSP的深度系列的月度收益时,买卖差价很重要。小心你如何估算收益。收盘价和中间价并不是正确的方法。 3. 对于深度系列:借贷成本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即使对于浅层系列也是如此。 4. 对于流动性差的股票、小型股等的“稳健性检查”有点像笑话。它们已经降低了回测表现,但影响模型总是比你想象的要糟糕。 5. 关于市场影响:你必须在经济上显著的规模上进行模拟。还是在宣传你10万美元的年表现? 6. 而且换手率并非都是一样的。每月再平衡的年化换手率12倍与每日再平衡策略的相同换手率并不相同。 7. 还要加上融资成本。过去并不生活在50个基点的差价中。 8. 你*必须*报告GMV的平均收益和%交易量,以及换手率和一些影响估计。如果你的SR为3,回报/GMV为2%,那么你就没有SR为3。 还有许多其他小问题没有想到,比如退市、应税股息(发放股息的公司比例是非平稳的)和一般的税务问题。但这只是一个起点(我正在等待登机)。这足以将SR=3的策略转变为SR=-1。 我们人类生来就是要受苦,而不是获得终身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