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穩定幣採用的討論過於集中於狹隘的好處:較低的費用、更快的結算等等。 但支付是多方參與的遊戲。 每一筆交易都涉及兩個或更多的:用戶、銀行、處理商、發行者、流動性提供者…… 在許多流程中,如電子商務或跨境交易,多方必須一起採用。 沒有明確的先行者。這是一個經典的雞與蛋問題。 每個利益相關者都在權衡感知的好處與實際的轉換成本:操作負擔、損失的收入(浮動、外匯、互換)、再培訓,以及行為改變的心理慣性,尤其是在大型組織內部。 這造成了協調和排序的問題。 即使技術是「更好」,採用也會停滯,除非整個價值鏈的激勵措施一致。 穩定幣的顛覆潛力只有在激勵設計解決多方協調挑戰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聰明的建設者尋找切入點。使用案例中,單一利益相關者能夠單方面採用,並獲得最多的收益。 然後他們將次要使用案例串聯起來,以建立網絡效應。 一旦網絡達到臨界質量,就很難被取代。 例子: 在全球南方獲得美元的途徑。一個用戶下載一個應用程式,解決了他們的痛點。 如果他們的朋友也這樣做,P2P就會被解鎖。如果沒有,那麼這只是多了一個需要招募的節點。 這也是為什麼穩定幣支持的卡片將比直接商戶接受更快增長的原因。 消費用戶獨自行動,並立即獲得數百萬商戶的訪問權。 正如查理·芒格所說: 「給我看激勵,我就會給你看結果。」 設計圍繞激勵而不僅僅是技術的創始人將會佔有優勢。
理解複雜系統中的激勵設計,最好的書是什麼? 我聽說 Dee Hock 的《One from Many》很有用,還有其他的嗎?
3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