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穩定幣金融系統的挑戰不在於技術發行或監管明確性——而在於互操作性和流動性。 由美國國債支持的穩定幣實際上是「狹窄銀行」——無風險的存款,沒有部分準備金貸款,這與傳統銀行存款不同,後者看似通過FDIC保險和監管手段無風險,但實際上是由風險貸款支持的。 GENIUS法案將這種「狹窄銀行作為穩定幣」的模式法典化,但禁止發行者直接向持有者支付收益。 這創造了一個明顯的激勵:如果你持有別人的穩定幣,他們就能捕捉到準備金的收益。如果你發行自己的穩定幣,你就能保留這些收益,減去你支付給分銷商的部分。 所以人們問:難道每個平台、錢包、機構和國庫不會被誘惑去發行自己的穩定幣,至少在他們自己的封閉花園裡嗎? 然後是一個更艱難的問題:數千種穩定幣——甚至是幾種「真正重要」的穩定幣——如何能夠無縫地以平價相互交易?什麼基礎設施能夠實現接受和交換,而不會碎片化成每個穩定幣僅在其自身生態系統內運作的封閉花園? 再次強調,困難的挑戰是互操作性和流動性,而不是發行。 答案可能決定我們是否能獲得一個開放的、可組合的金融系統,或是一個孤立的狹窄銀行的碎片化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