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 @DanDeFiEd 發表了一篇關於 Rysk 的 RFQ 模型和「無對手風險」的帖子。 你們中的一些人立刻明白了……有些人則沒有。 讓我用簡單的英文來解釋一下——並用一個你會記得的類比 👇 首先——什麼是 RFQ? 它代表報價請求(Request For Quote)。 想像一下走到市場攤位前詢問: 「這籃芒果多少錢?」 賣家在你同意購買之前給你一個價格。 在 Rysk 的情況下,「籃子」是一筆期權交易。 你在前面就能看到保費(如果條件滿足,你的收益)——沒有後來的驚喜。 現在談談「無對手風險」的部分。 在中心化金融(CeFi)中,你信任一個中介來持有雙方的資金,直到交易完成。如果他們消失或違約,你就慘了。 在 Rysk 上,雙方的資金直接進入鏈上的智能合約。 那個合約就是保險庫——除非交易條件滿足,否則不會釋放資金。 沒有信任遊戲。沒有「希望他們付我錢」。代碼強制執行。 這就像從自動販賣機購買,而不是從街上的隨便一個人那裡購買。 你把錢放進去,機器持有它,你要麼得到你的零食,要麼拿回你的錢——沒有人的中介會讓你失望。 這就是 DeFi + Rysk 的 RFQ 模型的魔力: •你在點擊「交易」之前就知道你的保費 •資金鎖定在智能合約中 •系統自動結算——無對手風險 簡單、安全、透明。
Dan Rysk
Dan Rysk8月8日 22:14
很多人問 Rysk 的對手方是誰。 這是一個 RFQ。用戶在交易前可以看到溢價。 在鏈上結算。資金在智能合約中。 沒有對手方風險。這正是 DeFi 的意義所在。 仍然好奇為什麼對手方如此重要。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