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Yan Meng @ Solv Protocol | ERC-3525
Solv Protocol 的联合创始人;ERC-3525, 代币经济学和RWA布道者
Yan Meng @ Solv Protocol | ERC-3525 已转发
昨天参加香港某RWA大会听了一些传统公司的领导发言和圆桌,一听就知道对于这个行业缺乏一个结构性的知识体系。
这也是许多趁着这波RWA稳定币热潮新进场的机构 or 个人面临的一些大挑战:
- 知识体系信息碎片化
- 难以进行系统性学习
- 找不到好的学习路径
- 虚假信息满天飞无法分辨等等问题
而这些知识体系往往是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沉淀下来的,许多信息没有得到很好的沉淀,都在人的脑子里。
而对于掌握知识体系的人来说,不去教育这些新入场的群体可能才是最优策略,因为这样才能维持自身专业壁垒的高溢价以及稀缺性,在这个赛道过的更好。
“懂的人越多,机会越少”
17.55K
Yan Meng @ Solv Protocol | ERC-3525 已转发
与肖风再谈稳定币:回归技术本质,避免观念误区 #RWA #稳定币
7月18日,#GENIUS 法案经由特朗普总统签署正式成为法律,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高度关注。在区块链行业的一些先行者呼吁了十年,主流舆论对这一领域的态度反复变化之后,相关讨论终于破圈。
一时间,无论是互联网行业、传统金融界还是宏观政策讨论圈,稳定币都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数字货币大规模应用将对互联网、人工智能、金融乃至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然而,热度之下,也涌现出大量认知混乱、信息失真甚至误导性的观点,并通过自媒体广泛传播,造成一些认知误区。
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些讨论大而化之,没有考虑到稳定币是区块链技术创新的产品之一,没有从技术逻辑出发讨论稳定币的性质和应用。
为此,孟岩老师@myanTokenGeek 再次与肖风博士对谈,围绕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孟岩:肖博士,我们上次对谈以后,形势如所料的快速推进。现在,GENIUS 法案已经通过,我观察到华人圈里对于稳定币的关注迅速升温,几乎到了全民热议的程度。
我有一个朋友刚从香港回来,跟我说香港人人热议稳定币,真的是“从没见过这样的局面”。您就在香港,想必感触更深。
肖风:确实是很多年没有见过的局面。不光是讨论,而且行动也很积极。几百家企业和机构排队参与稳定币,RWA 相关动作的新闻也是每天更新。我们现在每天都接到很多合作意向。
GENIUS 法案的意义不仅仅是明确确立了“美元稳定币”在美国法理体系中的合法性与主权属性,而且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就是区块链和加密资产开始从灰色地带走向主流金融体系,金融基础设施的一次新的革命正式启动。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在这个新的趋势方面体现出的这种敏感性,是不意外的。
看到这个局面我确实有一点感慨,作为一个历史经验,在新技术面前积极进取,大胆尝试,几乎总是能够获得巨大的回报。历史几乎总是站队对新技术乐观进取的一方。
孟岩: 但我也看到一些隐忧——这波稳定币机会来得非常突然,很多人之前根本没有准备,认知也存在断层。很多人甚至是三个月前刚听说稳定币,囫囵吞枣,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就开始在自媒体上以专家自居,放大音量传播了很多观点,其中有些观点,我认为恐怕是有误导性的。
肖风: 我最近看到大量的自媒体内容,也有同感。当然,首先我还是对当前这种讨论氛围感到很高兴。这样一个全社会都在热议稳定币的局面,不正是这么多年我们求之不得的吗?
现在来看,这个行业正在迎来一个大时代。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稳定币、RWA、代币经济、币股联动,以及 crypto 与 AI 的融合,将会非常热闹,非常精彩。
不过,在这种时候反而我们要冷静一点,回过头来巩固认知。根据以往的经验,春天一到,气温一上来,就容易滋生各种似是而非的认知和观念,一些哗众取宠的错误观点很容流行开,在市场里种下风险的种子。认知和观念很重要。
以往历次加密市场的大起大落,行业的误入歧途,人们情绪的反反复复,其实都是观念错误的结果。首先是要对环境有恰如其份的估计。
很多人以为美国立法通过了,香港甚至中国的加密行业马上就要全面放开了,甚至开始以此为前提开始布局。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监管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需要时间。
最终落地的方案也必然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可能是放手不管。我随便举一个例子,稳定币离开银行体系后,会不会导致更方便洗钱?所以任何负责人的监管者,对于稳定币的反洗钱一定会提出很严格的要求。
另外就是在对稳定币、RWA 和区块链的理解上,也存在比较大的误区,甚至错误。这次事起突然,的确很多人是“刚入行就站到风口上”,有热情,有流量,但在认知上有赤字,来不及补课,判断比较粗糙。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有责任指出来。
讨论稳定币不能脱离其技术属性
……
未完待续

3.83K
我最近经常跟那些自信满满、挥斥方遒的三周速成稳定币专家推荐余弦兄的《区块链黑暗森林自救手册》。如果我们这些泡在链上十年的极客以接近 100% 的概率被盗被抢被骗,你们大规模推动稳定币应用,拉十亿人进来,却对安全问题屁都不懂,那你们就等着死吧。

Cos(余弦)😶🌫️2025年7月24日
切记,说了无数次,在币圈,被盗是必然事件,不被盗非常需要实力,大多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我们没法避免不被盗,但我们可以很大程度决定被盗资金的比例…这就是韧性,我们最需要提升的一类技能。
15.51K
最近推特看的少,刚刚看了一下,发现大家在讨论以太坊的估值。这样,我提供一个视角:
现在普遍的预测是,到 2030 年稳定币发行量会达到 3 万亿美元。考虑一下其中有多少会运行在以太坊上,或者到以太坊上去做结算呢?根据 POS 的原理,如果控制 51% 的 stake,就可以把这些稳定币统统据为己有。所以理论上,如果拿出以太坊市值一半的钱去收购足够多的 ETH,进行 51% 攻击,然后赚到的稳定币足以回本,那么这就是一个值得做的事情。反推之,以太坊的市值必须至少其上所有稳定币市值的两倍以上,才足够安全。
目前 USDT 在以太坊上发行量约 780 亿美元,USDC 420 亿美元,两者相加是 1,200 亿美元,占稳定币总市值的 46%。假如这个比例在未来下降到 33%,到 2030 年,以太坊上的稳定币发行量应该达到 1 万亿美元。则届时以太坊市值应该至少在 2 万亿美元,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也许早就有人说过了,那就当我拾人牙慧吧。
25.1K
几个月以前吧,记不清是谁跟我说过,说华尔街机构都在吸筹。

Haotian | CryptoInsight2025年7月21日
围绕这次以太坊版“微策略Summer”热潮, $ETH 真的能复制BTC微策略的“正向飞轮”吗?谈若干个人观点:
1)ETH微策略确实是效仿BTC微策略的成功范本,短期会有很多美股公司尝试Fomo,并形成一波正向飞轮。暂且不管美股的操盘主体如何,真金白银的传统机构资金和股民买盘力量,拿 $ETH 作为储备资产这事实打实把以太坊带出了长期疲软状态。
换句话说,Fomo带动上涨这是币圈牛市不变的铁律,只不过这次Fomo的主体不再是币圈纯散户了,而是华尔街的真金白银,至少验证了ETH终于摆脱了纯依赖币圈堆叠叙事的困局,开始吸引圈外增量资金;
2)BTC更接近“数字黄金”的储备资产定位,价值相对稳定且预期明确,而ETH本质上是一个“生产性资产”,其价值与以太坊网络的使用率、Gas费收入、生态发展等多重因素绑定。这意味着,ETH作为储备资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更大。
一旦以太坊生态遇到较大的技术安全问题,或者监管层对DeFi、Staking等功能施压,ETH做储备资产面临的风险和波动变量可比BTC大多了。所以BTC版微策略的叙事逻辑可以借鉴,但不代表市场定价估值逻辑也可以保持一致;
3)以太坊生态相比BTC有更成熟的DeFi infra积累和更丰富的叙事延展性。通过质押(staking)机制,ETH可以产生约3-4%的原生收益率,这使其相当于加密世界的“链上生息国债”。
机构Buy in这套故事,短期看是对原先构建BTC layer2等各种infra为BTC提供原生资产生息的一次利空,但长期看则恰恰相反,一旦ETH作为可编程生息资产的催化剂因素在ETH微策略中发挥更大的效用,反倒会刺激BTC生态更快速发展补齐基础infra;
4)这轮微策略Summer本质上是对Crypto过去的叙事导向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原先项目方构建项目、扩散技术叙事讲给VC和市场的散户听,说白了都是讲给币圈原住民,现在这轮新叙事,说是RWA、TradiFi也好,以后可能都要讲故事给华尔街听。
关键差异在于,华尔街不吃纯概念的饼,他们要的是PMF——真实的用户增长、收入模型、市场规模等等。这就逼着crypto项目从“技术叙事导向”转向“商业价值导向”,这不是之前竞品Solana给以太坊带来的压力吗?终究还是得面对;
5)这一轮包括SharpLink Gaming、Bitmine immersion Tech、Bit Digital、BTCS inc.等在内的美股微策略概念操盘主体,大多是传统资本市场业务增长乏力,需要融合Crypto寻找新突破的公司,他们选择all-in加密资产,往往是因为主营业务缺乏增长点,不得不寻求新的价值增长引擎。
而这些操盘主体之所以敢于如此激进,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美国政府大刀阔斧推动加密行业变革到监管机制成熟前的“套利窗口”。短期看钻了不少法律和合规的空子——比如会计准则对加密资产分类的模糊、SEC披露要求的宽松、税务处理的灰色地带等等。
微策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吃到了BTC这轮超级牛市的红利,但作为复制者未必有同样的运气和操盘能力。因此这次操盘主体带来的市场热度和之前纯Crypto原生的叙事炒作并没有太大不同,本质上也是豪赌和试错,切记警惕投资风险。
Note:这轮微策略Summer更像是Crypto进入主流金融体系的一次“大练兵”,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是一次小欢喜(毕竟,能把ETH从叙事乏力泥潭中拖拽出来的实验,成败都是成!)

6.19K
热门
排行
收藏
链上热点
X 热门榜
近期融资
最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