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擼的時代已經過去 接下來,是屬於能產出、能長期積累的真實創作者的週期 做自己的賬號不能再是無限透支信用。 怎麼做自己的賬號? 我總結成兩個詞:內部+外部。 內部:內容與能力的積累 1. 找到自己的專長領域 > 數據分析、研究分析、趨勢研判、交易、段子、信息蒐集等。 > 比如 @ChingChaLong02 專注 DeFi 項目分析 > @0xJamesXXX 以前會盤點賽道 KOL,方便大家找到學習方向。 我自己早期也在學 @Wolfy_XBT、@DRbitcoin36 如何用數據圖講故事。 2. 站在趨勢風口寫 > 提前關注新鏈、新協議、新敘事,搶佔小趨勢的早期話語權。 > 趨勢起飛時,你的內容就成了別人查資料的“必經之地”。 > 比如我在很早期就參與了 @Sidekick_Labs ,並且去深度參與社區建設。當社區有了熱度後,大家也會來翻帖子找我的內容。 3. 做一個“內容資產庫” > 把高價值內容集中整理到 Notion / 別的網站,而不是只發推,比如 @YettaSing 4. 開小號實驗內容風格 > 主號保持穩定調性,小號用來測試新話題和爆款形式。 > 踩中點子再搬到主號,降低風險、提高命中率。 外部:資源與場外支撐 1. 找到一份比短期賬號收益更穩的事情 > 很多優質 KOL 的主業比接廣告賺得多,所以做號時心態更鬆弛,把它當作記錄生活和積累信用的副產品。 > 比如 @cryp_orange 曾分享過自己早期做ip 也是只是覺得好玩記錄下來交易心得。 > 也有像 @KuiGas、@Greta0086、@Ice_Frog666666 這樣的,通過擼毛以實現名利雙收。 2. 合作共創 > 與其他創作者做 Spaces、線程互推、訪談,不僅能借粉絲,還能提升賬號調性。 > 這是比單打獨鬥更快的破圈方式。 3. 多和圈內人互動 > 線上線下都要保持露面和交流。 > 即便調侃“山東人”,誰不喜歡待人友善、處處給足面子的人呢? > 像 @MaraCakeHotSale 進圈沒多久,但見過的人比很多老玩家還多。 4. 私域社群活躍 > 不要只依賴 X / Twitter 公域,儘早混進私域群,包括微信、tg等。 > 當在私域群也能混到風生水起、打成一片。做KOL也不是一件難事 這樣去build賬號單純靠嘴擼要穩得多,也能在週期變化中持續放大影響力。
Crypto_Painter
Crypto_Painter8月9日 10:17
被 @KaitoAI 開除了? 其實並不是做 Infofi 難,而是在X上做賬號難,如果你的賬號本身就很強,你又是個有趣的靈魂,同時能夠做到說人話,那麼做好賬號並不難! 一年前的今天,我的X賬號每日流量才35000次... 一年過去,累積瀏覽量在今天剛好突破2億了... 我做的事情很簡單: 1. 我現實裡比較孤僻,經常在家一宅就一週,所以我把想說的話都放到網絡上來了... 2. 發推文對我來說是一種“輸出型愛好”,寫文章對我來說是一種放鬆和享受,而不是負擔。 3. 看待任何問題、資產、市場以及現象,我喜歡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並把其他角度上的理解分享出來進行討論。 4. 最後一點,我做這個賬號的初衷是我有過強的分享欲與表達欲想要得到釋放,不論是流量還是社交權重,都是這個過程的副產品。 只要你的賬號做起來了,擼擼Infofi真的是信手拈來... 所以千萬不要把 Kaito 當作終點,不然你和那些AI矩陣號沒啥區別,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自己,提升自己的認知,分享自己的經驗; 只要你自己有價值了,資源會自動找上你! 把減肥當作目標的人往往瘦不下來,但喜歡運動的人通常都很瘦很健康。
8.1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