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類最後的護城河,我找到了一个答案:故事。 這是,讀完《溫暖的科技》後,我得到的一個感悟。 書中提供了一個關鍵視角:人類意識的誕生,其分割線就是我們開始通過故事來理解世界。 我們將混亂的經歷加工成有因果的敘事,以此來處理時間維度、預測未來。可以說,構建故事的能力,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第一個核心優勢。 書中一個更核心的推論是:意識本身,就是將龐雜的無意識信息,轉化為“故事”的機制。 這個模型非常清晰:大腦的無意識區域(由直覺、情感、欲望驅動)是真正的決策者。而我們能感知的意識,則扮演著新聞發言人的角色,它的任務是將無意識的決定合理化、故事化,然後輸出。 這個機制解釋了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最終的行動指令,需要得到無意識的批准。 你忍不住刷抖音的背後,竟然是AGI都無法企及的人性。 故事是意識的起點,之後故事升華為一種更高級的智能:共情。 當一個人學習和歸類的故事足夠多,便獲得了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能力。 共情是想像力的源泉,也是信任的基石。 這讓我意識到 AI 難以跨越的邊界在哪裡。 AI 可以處理知識,但它沒有一個需要被“故事化”的、混亂的無意識內核。 因此,它也無法真正擁有由故事層層遞進所產生的、深刻的共情與信賴。 人類最堅固的護城河,並非我們處理信息的能力,而是我們作為天生“故事講述者”的本質。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
6.9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