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讓我理清楚這一點。 以太坊花了十年的累積進步和不懈執行才達到: - 850億美元的DeFi總鎖倉價值,現存最大的去中心化金融基礎。 - 1650億美元的穩定幣在其生態系統中流通。 - 130億美元的代幣化實體資產,並持續增長。 - 730億美元的NFT交易量,來自2300萬買家。 - 270億美元持有於ETF中,240億美元在企業財庫中。 - 超過8個執行客戶端,超過12500個節點,約200個L2,和15000名活躍開發者。 - 通用錢包支持和比特幣級別的品牌認知度。 - 10億美元的以太坊基金會財庫,以及全球最大公司的機構採用。 然而,有些人卻因為一個剛剛籌集了5億美元、估值5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而驚慌,這家公司由風投公司孵化,為一個小眾支付用例而炒作,市場上沒有可信的產品,卻在理論上購買進入一個理論的操作手冊。 讓我們戲劇化現實: 人們嚴重低估了建立通用L1的轉換成本和進入障礙,贏得開發者信任,吸引真實用戶,接入應用,與錢包整合,上市交易所,執行更新,支持鏈,持續研究與開發,以及維持可信的中立去中心化。 動能、可信度、可擴展性、互操作性、隱私、信任、正常運行記錄和網絡重力是最難以購買或複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