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Tanaka
I think DeFi on @NEARProtocol is often overlooked.
I shared @rhea_finance previously cuz I believe Rhea will kick off the #DeFi wave in the Near ecosystem.
🔸Rhea Finance = Ref Finance + Burrow Finance
🔸Rhea is the first Near project listed on Binance Alpha
🔸It offers a chain-abstracted liquidity solution on Near with $249M TVL
But what really got me interested is how the fundamentals are already backing the hype.
🔸In just the past month, Rhea generated:
🔸$158K in real protocol revenue (30d)
🔸Averaging ~$6.6K per day
🔸With an annualized revenue of $1.94M already and over $820K cumulative revenue to date
That’s not small talk, especially for a DeFi app on NEAR.
What makes Rhea different is how the team designed tokenomics for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not just short-term pump.
They’ve structured it into 3 layers: $RHEA → xRHEA → oRHEA
Here’s how it flows:
🔸Stake $RHEA → receive xRHEA
→ Current APY: ~60.39%
🔸Supply xRHEA → earn oRHEA
🔸oRHEA can be converted back to $RHEA
🔸Lock xRHEA → boost APY on lending positions
🔗 Stake here:
Personally, I think this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signs that NEAR’s DeFi is evolving.
Rhea is not just shipping features, it’s generating real yield, structuring incentives with care, and proving there’s room for sustainable DeFi outside the usual suspects.
And we might just be early.

3.36K
如果你持有 USDC,值得探索如何在 @SeiNetwork 上讓它發揮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以存入 $USDC 並獲得穩定回報的協議:
1/ @YeiFinance
🔸 領先的借貸協議。
🔸 TVL: 718.4M
🔸 存入 USDC 年利率:10.18%(淨利:4.72% 以 $USDC + 5.45% 以 $WSEI)
2/ @TakaraLend
🔸 借貸協議
🔸 TVL: 124M
🔸 存入 USDC 年利率:13.54%(淨利:1.66% 以 $USDC + 11.88% 以 $WSEI)
如果 #Sei 繼續這樣發展,它可能會演變成一個穩定幣原生的收益層,而不僅僅是一個快速的 L1。

9.19K
我相信 #RWA 是 #Defi 在全球層面擴展的最快方式。
儘管藍籌公司、機構和傳統金融巨頭的關注不斷增長,但 RWA 的潛力仍然被大大低估。
如果你在尋找一個兼顧合規性和創新的項目 👇🏻
我目前在關注 @RtreeFinance,這是第一個以合規為驅動的 RWA 平台,成立並總部位於香港。
Rtree 得到了 GoFintech、MaiCapital(SFC 許可)、CSOP、HashKey、蘇富比等的支持,將現實世界的聲譽與 Web3 執行相結合。
✨ 那麼 Rtree 實際上提供了什麼?
借貸池:以代幣化的 RWA 借款:藝術品、房地產、稀有收藏品,並提供受監管的保管、智能 LTV 和可交易的債務頭寸。
市場:一個 24/7 的點對點平台,用於在鏈上交易現實世界的資產。
投資廣場:訪問代幣化的收益資產,如 REITs、債券和股票,並提供 T+2 橋接、存託收據模型和由持牌機構支持的可預測收益。
✨ Rtree 的獨特之處是什麼?
Rtree 解決了 RWA 的三大問題:
– 訪問 → 任何人都可以參與
– 流動性 → 代幣化資產 + 活躍的二級市場
– 安全性 → 以合規為核心的監管級保管
✨ Rtree 的借貸池
他們的第一個產品借貸池剛剛上線,提供 11–15% 的固定收益貸款。
– 所有貸款均完全抵押,保守的 LTV(30–50%)
– 所有借款人均需進行強制 KYC + 法律合同
– 資產由第三方專業評估
– 超過 $100K 的保險基金來自平台收入的 10%
– 可選的二級代幣市場以便提前退出
運作方式:
1/ Rtree 將傳統的 1:1 貸款轉變為 N 對 1 的借貸池,分散風險並增加規模
2/ 抵押品被代幣化為 NFT,然後用於鑄造收益工具
3/ 將區塊鏈透明性與傳統金融級風險控制相結合
我認為真正的 alpha 在於基礎設施,將機構和零售投資者聚集在一起。因此,如果你對 #RWA 認真,Rtree 是值得密切關注的!

11.24K
早安,
我一直在密切關注ETF的敘事,這是我將$LTC和$SOL加入我的長期投資組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些資產相對於它們的ETF機率仍然大幅低估。
彭博社的分析師給予@litecoin和@solana ETF 90%的批准機率。
沒錯,90%。
每個人都在等待確定性,但我在明顯之前就已經開始佈局。
有時,最好的交易來自於安靜的信念,而不是嘈雜的共識。


Tanaka8月4日 15:42
我在幾週前分享了很多 @litecoin,與我最大的信念 $ETH 一起。
當每個人都在追逐趨勢時,$LTC 靜靜地積累著每一個突破的理由,幾乎沒有人在談論它。
這就是我相信 $LTC 正在為 2025 年的最爆炸性動作做準備的原因。
1/ MEIP 效應
大多數幣種夢想著能獲得大資金的關注,而萊特幣卻擁有這一點。
MEI Pharma 專門投資了 1 億美元於 $LTC,這個數字最近翻了一番,達到 2 億美元。
這是一種財庫策略,長期持有。
如果分配增長到 4 億美元、6 億美元或更多,那將是總供應量的 4-5% 可能永久性地從流通中移除。
2/ 420 萬 $LTC 可能永遠消失於市場
根據錢包行為,估計有 420 萬 LTC(約佔總供應量的 5%)可能會被鎖定。
無論是用於財庫、冷存儲還是戰略儲備,這種靜默的抽取創造了當今加密貨幣中最有利的供應動態之一。
而且,隨著固定供應量僅為 8400 萬,且發行量已經減半,市場上每一個 LTC 都至關重要。
3/ 估值差距非常大
在 112 美元和 87 億美元的市值下,萊特幣對許多人來說看起來像是一個被遺忘的遺物。
但讓我們放大來看:
– 與 $BTC 相同的去中心化架構
– 更快、更便宜且更具可擴展性
– 明確的法律分類為商品,沒有 SEC 的戲劇
– 在 BitPay 上用於支付的比其他任何幣種都多
– 整合到 PayPal、Visa、Coinbase、Robinhood、Fidelity
它是全球用於支付的最常用加密貨幣,交易價格僅為比特幣價格的 1.5%。
4/ @litecoin 是你忘記的基礎設施
人們常常忘記:
– 第一個啟用 #SegWit 的幣
– 第一筆閃電網絡交易發生在萊特幣上
– MWEB 隱私升級已經上線
– 13 年的正常運行時間,沒有黑客攻擊,沒有醜聞,沒有戲劇。
5/ 不對稱性是真實的
這裡有一個思考實驗:
– 如果 $BTC = 50 萬美元,而萊特幣回落到僅 5% 的 BTC 價值,$LTC = 2.5 萬美元
– 如果 $BTC = 100 萬美元,而萊特幣上升到 10%,$LTC = 10 萬美元
即使是保守估計,$LTC 在 1000 美元也是一個基本上合理的賭注,而不僅僅是幻想。
6/ 不是一個敘事遊戲
萊特幣並不想成為下一個 Solana,並不追逐 AI、遊戲或迷因幣。
它只是穩健的貨幣。
沒有預挖,沒有中央發行者,沒有 VC 稅,沒有模糊性。只是純粹的點對點數字現金,正如中本聰所意圖的那樣。
在一個越來越分化的世界中,受監管的資產和投機的混亂之間,這種清晰度將變得重要。
有時,你只需要注意那些靜靜贏得勝利的事物。
萊特幣可能是最不可避免的。

21.42K
我第一次的 @OpenledgerHQ 記憶?
那不是技術。
而是感覺到終於有人關心 AI 答案的來源。
我在研究特定領域的 #LLMs 時偶然發現了 #ModelFactory,結果它運作得很好。沒有遲鈍的用戶界面,沒有幻覺般的回應。
我上傳了一個小數據集,結果非常清晰,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可以解釋的。
那時我明白過來了。
這不僅僅是另一個 AI 工具。這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我本來不打算待太久,但現在我已經深入其中。
而且我不會很快離開。
#OctoSnapboard #OPEN

Openledger8月4日 03:30
讓我們回到過去,你的 OpenLedger 之旅是如何開始的?
分享你最初的記憶 🐙
648
我第一次的 @OpenledgerHQ 記憶?
那不是技術。
而是感覺到終於有人關心 AI 答案的來源。
我在研究特定領域的 #LLMs 時偶然發現了 #ModelFactory,結果它運作得很好。沒有遲鈍的用戶界面,沒有幻覺般的回應。
我上傳了一個小數據集,結果非常清晰,但更重要的是,它們是可以解釋的。
那時我明白過來了。
這不僅僅是另一個 AI 工具。這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我本來不打算待太久,但現在我已經深入其中。
而且我不會很快離開。
#OctoSnapboard #OPEN

Openledger8月4日 03:30
讓我們回到過去,你的 OpenLedger 之旅是如何開始的?
分享你最初的記憶 🐙
7.11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