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轉至主要內容
行情
掃鏈
追蹤
信號
牛人榜
兌換
資產
邀請計劃
更多
產品
DeFi
市場
洞察中心
Eco Hub
安全中心
開發者中心
DEX API
探索 DEX API
DEX API 文檔
API Key 管理
區塊鏈瀏覽器
X Layer
探索 X Layer
X Layer 瀏覽器
跨鏈橋
開發者文檔
測試網水龍頭
GitHub
DApp 連接錢包
Boost
X Launch
參與 X Launch,搶先賺新幣
Giveaway
完成指定任務,領取空投好禮
交易賽
交易熱門代幣,衝榜贏大獎
獎勵中心
領取獎勵和空投
預警
語言
貨幣
下載 OKX Wallet
Web3 指南
公告
返回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Tiếng Việt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Latinoamérica)
Bahasa Indonesia
Français
Deutsch
Italiano
Polski
Čeština
Română
Português (Portugal)
Português (Brasil)
Українська
Español (España)
Nederlands
العربية
日本語
Norsk (bokmål)
Suomi
Svenska
返回
返回
使用教程
學院
幫助中心
發現功能使用指南
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Hosico
+7.64%
USELESS
-1.04%
IKUN
+3.86%
gib
+2.85%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Bonk
+3.1%
ALON
-1.2%
LAUNCHCOIN
-6.13%
GOONC
-2.87%
KLED
+4.5%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BOOP
-1.22%
Boopa
+2.07%
PORK
+17.82%
主頁
Dovey "Rug The CNY" Wan🪐
Cooking @primitivecrypto 大號@doveywan 硬核養生 @doveyagex ENFJ brain dump; 立志成為全世界吃拉腸最多的人 🙋 謝謝聽我叨叨的你們。 祝大家在這個世界玩的開心 😃
查看原文
Dovey "Rug The CNY" Wan🪐
10月20日 01:59
《中美小孩觀察錄》「鬆弛感」 「鬆弛感」這個頗有氛圍的形容可能是大腦DMN區域從小沒有被抑制的一個長大的後的體現.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是大腦裡一片在“發呆、走神、做白日夢、自由聯想”時最活躍的區域。DMN幫助我們把記憶碎片,編織進一條更長的個人敘事:我是誰, 我要去哪裡, 我為什麼要去那裡 童年的環境,往往早已在潛意識層面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擁有“鬆弛感” 兩條關鍵的反饋路徑尤其重要 - 1. 對“犯錯”的容忍度: 若外界的反饋讓孩子把錯誤視為威脅和危險信號, 長期處在威脅檢測的自證循環中,DMN被壓抑,想象力匱乏的同時大腦永遠處在錯誤修正的無線循環裡, 一生都在“防禦性優化”中生存 2. 對“無用時間”的允許: 不允許時間毫無意義地流逝( 但是“有意義”的定義永遠是大人的定義... )DMN也會被抑制 於是你學會了過度警覺/快速執行/永遠在證明自己“沒有浪費時間” 長大後,這種人對所有外部的信號輸入信號非常警覺, 往往成為了高效能、無趣的“任務機器”, 指哪打哪, 侷限在對非常有限的各種人事物的解構中和無限的外部信號處理中. 但很難構建出比自己更大的東西 鬆弛感可能本質上是一種神經系統層面的安全感. 它讓我們敢於“浪費”時間,也敢於犯錯. 正如confidence coming from being comfortable. 是因為我們知道, 真正的成長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無用”的時刻裡, 真正的精進來自於無數次被人群嘲的試錯.
Dovey "Rug the fiat" Wan (hiring)
2025年9月30日
如果我能有一個迷你 MIR 隨身掃描我周圍的腦袋,那些每天無目的地磨損,超高功能但低抱負的人,可能擁有高度抑制的 DMN(默認模式網絡)。生活就像一台執行機器,活得像一台機器。
49.3K
196
Dovey "Rug The CNY" Wan🪐
10月20日 01:26
很多人身上沒有“鬆弛感”的腦科學原理找到了. 早期投資是最接近人類學和行為心理學交叉學科的一門職業: 每天都在觀察”個體如何成為(創始)人”和“群體如何形成市場”. 有時候和兩男娃媽 @YettaSing 常常聊著聊著, 懷疑投資人和當媽的很多腦迴路可能是一樣的 😂. 打算寫個系列《中美小孩觀察錄》,從「見世面」「要理解」「有交代」這些社會語境,去解構我們這一代人是怎麼被塑造的
Dovey "Rug the fiat" Wan (hiring)
2025年9月30日
如果我能有一個迷你 MIR 隨身掃描我周圍的腦袋,那些每天無目的地磨損,超高功能但低抱負的人,可能擁有高度抑制的 DMN(默認模式網絡)。生活就像一台執行機器,活得像一台機器。
17.38K
55
Dovey "Rug The CNY" Wan🪐
2025年8月21日
花街其實也不怎麼招人了😂 .. 最大新增工作賽道可能就是vibe coding的meme coin發行者和炒meme coin的vibe trader吧 ...
YettaS
2025年8月21日
看到評論裡很多人在討論信科。我的觀察是:AI 作為生產力方向絕對沒問題,但也因為 AI 的進化速度太快,大概率除了那 0.1% 真正的頂尖 AI 科學家,其餘人都可能成為炮灰... 我這次去灣區感受特別深,大廠碼農的焦慮幾乎寫在臉上。微軟 2025 年累計裁掉超過一萬五千人,約占總員工的 7%。最黑色幽默的是,他們曾經成立一個 800 人的“提效降本組”,專門研究怎麼用 AI 節省人力成本,結果最後這個組自己被裁了200人… Meta 則一邊用天價搶人(2001年出生的Matt 今年8月剛被250m美金 package 挖走),一邊維持魷魚廠文化,每季度都有末位淘汰,2025 年大概裁掉了 5%。在灣區的路邊咖啡店,幾乎隨處都能聽到裁員的消息。 還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跟我差不多cohort的PhD當年都是基於視覺識別的機器學習。但到了這一代,已經全面切換到大語言模型與多模態。範式轉變直接讓我這些同學們的package遠遠落後於最近兩年畢業的新 PhD。時代的洪流,誰也擋不住。 另外,AI 第一个被验证的赛道其实是 vibe coding。因为写代码天生是结构化输入 + 可验证输出,而且还能高度全球化,所以成为了最容易被AI取代的领域。Cursor 和 Cognition 估值都在10B左右,成了这一波AI最直接的use case。 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站在浪潮之巅,但其实我们都只是浪潮里的泡沫。
17.82K
18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