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中美小孩觀察錄》「鬆弛感」
「鬆弛感」這個頗有氛圍的形容可能是大腦DMN區域從小沒有被抑制的一個長大的後的體現.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是大腦裡一片在“發呆、走神、做白日夢、自由聯想”時最活躍的區域。DMN幫助我們把記憶碎片,編織進一條更長的個人敘事:我是誰, 我要去哪裡, 我為什麼要去那裡
童年的環境,往往早已在潛意識層面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擁有“鬆弛感” 兩條關鍵的反饋路徑尤其重要 -
1. 對“犯錯”的容忍度: 若外界的反饋讓孩子把錯誤視為威脅和危險信號, 長期處在威脅檢測的自證循環中,DMN被壓抑,想象力匱乏的同時大腦永遠處在錯誤修正的無線循環裡, 一生都在“防禦性優化”中生存
2. 對“無用時間”的允許: 不允許時間毫無意義地流逝(
但是“有意義”的定義永遠是大人的定義... )DMN也會被抑制 於是你學會了過度警覺/快速執行/永遠在證明自己“沒有浪費時間”
長大後,這種人對所有外部的信號輸入信號非常警覺, 往往成為了高效能、無趣的“任務機器”, 指哪打哪, 侷限在對非常有限的各種人事物的解構中和無限的外部信號處理中. 但很難構建出比自己更大的東西
鬆弛感可能本質上是一種神經系統層面的安全感. 它讓我們敢於“浪費”時間,也敢於犯錯. 正如confidence coming from being comfortable. 是因為我們知道, 真正的成長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無用”的時刻裡, 真正的精進來自於無數次被人群嘲的試錯.
熱門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