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在過去幾天對我帖子下的精彩討論和所有深思熟慮的評論! 看到人們對我關於以太坊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帖子在 LinkedIn 和 X 上的不同反應,真是令人著迷。 在 LinkedIn 上,大多數評論都偏向比特幣,集中於治理風險,如 Lido 的股份、MEV 中繼審查和對 Infura 或 AWS 的基礎設施依賴。 這裡的語氣感覺更保守,參與者通常來自傳統金融或企業背景。許多評論重複了相同的敘述,比如「ETH 有 CEO」、「Lido 控制以太坊」或「AWS 可以關掉它」。這些都是有效的擔憂,但它們忽略了去中心化在實踐中實際運作的更深層機制。 在 X 上,討論則更為多層次。人們將去中心化分解為其組成部分:提議者與建設者角色、驗證者多樣性、客戶端實現、抗審查性,甚至在 MEV-Boost 下建設者市場的演變。 那裡的比特幣支持者也提出了有力的論點,關於池集中、礦工激勵和 Stratum v2。討論更具技術性和數據驅動,顯示出對這些系統如何演變和適應的更好理解。 正如大家應該知道的,去中心化不是二元的。它存在於一個在社會、協議和經濟層面上變化的光譜中!許多人似乎忘記了這一點。 比特幣在歷史韌性和可信中立性方面仍然領先。但以太坊持續證明去中心化可以與演變共存。它正在擴大驗證者多樣性,改善客戶端平衡,並保護一個不斷增長的現實世界應用生態系統。 我將在下週發佈後續,突出雙方的最佳論點。對我來說,最引人注目的是平台之間的文化差距。LinkedIn 感覺更老,更專注於傳統金融,而 X 感覺更年輕,深深根植於加密世界。這兩種觀點都很重要,但它們顯然反映了不同的世界。 如果你想讓你的觀點包含在後續中,請在下面評論你認為去中心化的單一最重要指標是什麼,以及為什麼。 請在下面留言!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