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險投資中,過早進入市場的代價可能和過晚一樣高。創始人可能擁有正確的想法、正確的團隊,甚至明確的市場信號,但如果時機不對,這些都毫無意義。 我在支持一個名為 Opas 的初創公司時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該公司利用 AI 進行複雜系統的可觀察性和根本原因分析。 看起來我們找到了贏家。這個想法非常合理,創始人與市場契合,盡職調查也得到了極大的正面反饋。 我們與每一家公司交談時,都確認了痛點並表達了對解決方案的興趣。但在實踐中,即使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我們也從未達到產品市場契合(PMF)。 我把幫助公司成功當作我的個人使命。我甚至擔任他們的 SDR,親自處理冷聯繫,推動採用……但市場並未準備好。 我們不斷迭代,但時機就是不對。 快轉到現在,這個類別如火如荼,技術堆棧也趕上了,風險投資公司正在為 AI 可觀察性的投資而競爭。 這是一個謙卑的經歷,但也是對風險投資中最艱難真相之一的提醒:你可以幾乎把所有事情都做對,但如果時機不對,仍然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