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MENGER IN 7 BULLETS
卡尔·门格尔的《经济学原理》(1871年)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文本。
《原理》用主观的边际效用理论取代了劳动成本价值理论,表明商品的价值源于个人的需求和稀缺性,价值从消费流向生产,所有经济现象根植于个人选择。
1. 主观价值理论
价值并不固有于物品(如劳动价值理论所述),而是源于个体为满足其需求而赋予商品的重要性。
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满足需求,而不是因为生产它们所需的劳动或成本。
2. 边际效用
门格尔提出了一个原则: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边际效用,而不是商品的总效用。
例子:水是必需的,但由于其丰富,边际效用(和市场价格)相较于稀缺的钻石较低。
3. 商品与秩序理论
他发展了商品的层次结构:第一阶商品:直接满足人类需求(面包、衣物)。高阶商品:用于生产第一阶商品(面粉、烤箱、小麦)。
高阶商品的价值源于它们对满足实际需求的低阶商品生产的贡献。
4. 因果关系与归因
价值从消费流向生产。投入品(劳动、原材料、工具)的价值来自于它们帮助生产的最终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反过来。
这颠覆了古典的生产成本理论。
5. 稀缺性是价值的本质
商品只有在相对于需求稀缺时,才成为“经济商品”(即,受到估值和交换)。
如果某物丰富且无需努力就能获得(如空气),尽管有用,但它没有经济价值。
6. 价格理论的基础
门格尔解释说,价格源于个体在交换中的主观估值,而不是来自客观的“成本”或劳动时间。
这种主观基础后来成为奥地利价格理论的核心,并与马克思和里卡多形成鲜明对比。
7. 方法论个体主义
经济法则必须从个体行为者的选择和偏好中推导,而不是从“阶级”或“社会”等集合中推导。
这一方法论起点使奥地利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及后来的数学经济学区分开来。

7.41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