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大家都在等7月的FOMC,其實我覺得聯儲的政策邊際效應遞減已經很明顯了
聯儲及各國接下來如何應對AI加速帶來的經濟指標的失效更值得我們關注。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依賴於一個關鍵假設:
通過調節利率影響投資和消費,進而調節就業和通脹。
但在AI時代,這一傳導鏈條正在發生斷裂。
首先是利率傳導機制的鈍化,當企業的主要投資轉向AI系統和算法優化時,這些"無形資產"的投資決策對利率的敏感性遠低於傳統的廠房設備投資。
其次是通脹目標制的困境。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設定於上世紀80年代,反映了當時的技術水平和成本結構。但在AI革命邊際成本趨零的時代,2%可能過高。
第三是就業政策的結構性悖論。AI創造的新就業崗位與被替代的傳統崗位就算不考慮可能的數量上的巨大差異,還存在巨大的技能錯配。
這意味著聯儲無論如何調節貨幣政策,也無法阻止即將到來的巨大的失業潮,傳統的"充分就業"概念需要重新定義。
四、"好通縮"與"壞通縮"
傳統經濟學將通縮視為洪水猛獸,因為它往往伴隨著經濟衰退和債務通縮螺旋。但AI驅動的通縮可能屬於另一種性質——"好通縮"。其特徵是:由技術進步驅動的成本下降,伴隨著實際收入增長和生活水平提升。歷史上,工業革命時期的價格下降就屬於這種情況。
但問題在於,現有的政策框架無法區分"好通縮"與"壞通縮"。央行的反應函數依然將所有通縮都視為需要對抗的目標,這可能導致政策過度刺激,在其他領域積累泡沫風險。
五、"局部通脹"與"局部通縮"
最後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在看到科技進步和失業帶來的消費品價格不斷下降形成局部通縮的時候,同時又會經歷AI基建投資的不斷增加形成的局部通脹。
聯儲及各國監管部門對這種情況將更加束手無策:寬鬆將進一步鼓勵投資形成投機泡沫,緊縮又會進一步打壓消費影響就業
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分析,我們很可能都會在不久的將來,看到聯儲這個無冕之王,在左右為難的尷尬中,影響力日漸凋零。
9.39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