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MEV :鏈上萬億財富的無聲黑洞」
你知道嗎?根據 Flashbots 的公開數據,僅在以太坊上,自 2020 年以來,Ethereum 上已經被 MEV 機器人捕獲的總價值就已超過數十億美元;一位叫做「JaredFromSubway」的 MEV 機器人,通過三明治攻擊已積累 2200 萬美元利潤。...。這還只是被追蹤到的冰山一角。這個數字背後,是無數普通用戶在進行 Swap、添加流動性、參與 Mint 時,被無形之手奪走的財富。
你以為你只是在做一筆普通的鏈上交易,但實際上,你可能早已成為別人餐桌上的「三明治」。你是否曾疑惑,為何你的一筆大額交易總是以比預期差很多的價格成交?為何你掛的 NFT 地板價掃單,總有人比你快一步?為何你的交易會莫名其妙失敗,卻依然被扣掉了 Gas 費?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指向了同一個幽靈——MEV (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也叫最大可提取價值。本文將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徹底撕開 MEV 的神秘面紗。
「MEV 到底是個啥」
MEV ,全稱 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 ,通俗來講就是「區塊生產者的尋租特權」。它的本質是,區塊生產者(在 PoW 時代是礦工,在 PoS 時代是驗證者)通過其對交易進行排序、打包、審查的權力,所能獲取的、超出標準區塊獎勵和 Gas 費之外的「額外小費」。
所以 MEV 更像是一種「隱形稅收系統」當你提交了一筆交易後,這筆交易可能由於流動性的因素產生了一個價格上的套利空間。而你幾乎是這筆交易中「權利」最小的人,在你的上游有多個可以決定你這筆交易是否可以完成的人。所以當套利空間出現時,他們會利用很多辦法「吃掉」這口利潤,而從中產生的成本可能就是凌駕在你的交易費用上。這種「捕食過程」可以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所以我們可以把 MEV 類比成一種在基礎交易徵稅之上的另一層隱形稅收。
瞭解了 MEV 的基礎理念後,讓我來看看這些 MEV 的「徵稅手段」:
1. 三明治攻擊:這種攻擊是你的「交易滑點稅」。當你打算用 USDC 兌換大量某個代幣時,MEV 機器人會監控到這筆能影響價格的交易,並立刻採取行動:
> 搶跑:機器人在你的交易前,先自己買入同一個代幣,導致其價格輕微上漲。這相當於在你進場掃貨前,販子先進貨並把價格擡高了一點。
> 你的交易:你的交易以這個被拉高後的「新價格」執行,你換到的代幣數量因此變少。你為這部分價差付出的成本,就是你的「滑點稅」。
> 尾隨:在你的交易使價格進一步上漲後,機器人立刻賣出它在第一步買入的代幣,鎖定差價利潤,完成一次完美的「三明治」夾擊。
舉個舉例:你想用 10000 USDC 買入 Token A 。機器人監控到後,立刻用 1000 USDC 買入 Token A,價格被推高 0.5%。你被迫以高 0.5%的價格成交,實際只買到了價值約 9950 USDC 的代幣,隨後機器人賣出獲利。這 50 USDC,就是你繳納的「三明治稅」。
2. 搶先交易:這是你的「機會成本稅」。任何能帶來確定性利潤的公開操作,都可能被機器人搶跑。這種「稅」通常就發生在你試圖抓住某個公開的、有時效性的鏈上機會時。
以 NFT 鑄造為例。一個熱門 NFT 項目開圖,某個 ID 的元數據更新,顯示它是一個稀有款。你眼疾手快,立刻提交交易去購買這個地板價 NFT 。但你的交易意圖在「公共大廳」裡被 MEV 機器人看到,它立刻複製你的交易,但支付更高的 Gas 費,讓自己的交易排在你前面,搶走了這個稀有 NFT 。你不僅錯失良機,還白白損失了 Gas 費。
3. 交易所套利:這是一種「市場調節稅」。這種 MEV 相對中性,它客觀上幫助統一了市場價格,但利潤依舊被少數專業的機器人捕獲。同一個代幣,在 A DEX 上賣 1 美元,在 B DEX 上賣 1.01 美元。機器人會瞬間發現這個無風險的套利空間。
比如一個機器人通過閃電貸(無需抵押的瞬時貸款)借出大量 USDC ,在 A DEX 上以 1 美元的價格大量買入該代幣,然後立刻在 B DEX 上以 1.01 美元的價格賣出,償還貸款後,淨賺差價。整個過程在一個區塊內完成,普通人無法手動參與。
4. 清算:高風險玩家的「違約罰金稅」。這是借貸協議中的高額「稅」,針對的是瀕臨違約的頭寸。當你在借貸協議抵押 ETH 借出 USDC 時,你需要維持健康的抵押率。一旦 ETH 價格下跌導致你的頭寸瀕臨清算,任何人都可以幫你償還部分債務,並拿走你的一部分抵押品作為「清算獎金」。
一些 MEV 機器人會比任何人都更嚴密地監控這些頭寸。在你即將被清算的那一瞬間,它會立刻提交一筆清算交易,支付高昂的「加急費」搶在其他清算人之前,穩穩拿走協議設定的「清算獎金」。這筆「罰金」最終成了最高效的 MEV 機器人的利潤。
「誰來管管這些科學家」
聽起來這些 MEV 大多數情況下都對用戶產生了不利影響。那有沒有人為用戶「主持公道」呢?其實是有的,Solana 上的基礎設施 Jito 就搞出一個方案來造福用戶。
它是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想法:這些亂七八糟的 MEV 被少數人獨吞,不如搞個公平機制,讓大家都有份,還能減少壞處。他的工作原理用白話來講分為幾個步驟:
> 用戶創建一筆交易,如果是用 Jito 的路徑,那麼這筆交易會送到一個中轉站(Relayer)
> 你的交易會在中轉站短暫停留 200ms,在等其他的交易一起打包成一個「交易包」
> 「交易包」被發送到一個處理引擎,在這裡「交易包」會被排序,因為裡面包含著你給的「小費」
> 最終高價值的「交易包」會被優先處理,同時小費將會按照分配給處理它的人
這種公平拍賣的機制減少了 MEV 對於用戶的負面影響,就像是網約車競價一樣:誰出價高,誰的車先走,整個過程透明,不讓壞人隨便插隊「搶跑」或者「夾擊」。
「如何合理避稅」
選擇針對 MEV 保護的協議:目前有很多團隊就保護用戶免受 MEV 困擾開創了很多針對性協議。比如 Cowswap 就採用「意圖」的方式,讓用戶提交一筆交易信息,而不是真實的交易。
這個信息並不會在鏈上執行任何操作,所以 MEV 機器人無法攻擊他。而這筆信息會發送給由專業做市商和套利者組成的網絡,幫你在鏈上尋求最優的交易路徑,甚至如果發現有一筆完全路徑相反的交易,那麼你的交易將會直接與之匹配,完全沒有滑點。
切換 RPC 通道:這是一種在錢包層面的防禦方法。你可以將公共 RPC 理解為一條公共車道,所有交易都在上面「行駛」。切換到一些隱私 RPC 意味著你跑在了一條「專線」上。你的交易會直接發送給區塊生產者,他們會確保你沒被 MEV 攻擊後,才會將這筆交易打包上鏈。
手動優化你的交易參數:當你在 DEX 進行交易時,將你的滑點容忍度設置為很低的數值,這樣可以極大的壓縮 MEV 機器人操作的空間,讓他覺得你的交易「無利可圖」。
「End」
MEV 不是壞事,它是鏈上交易自由度帶來的「副作用」。它像現實世界中的「高頻交易」:你無法禁止它,但你必須知道它存在,並學會如何應對。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用於知識科普和教育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財務建議;DeFi 協議存在較高的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且數字資產價格和收益率存在較大波動,參與數字資產投資和 DeFi 協議可能會導致丟失全部投資金額;請讀者在參與任何 DeFi 協議前,自行瞭解和遵守當地的有關法律和法規,做好風險評估與盡職調查,謹慎決策。


3.03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