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 @bulletxyz_ 的思考方式大致如此。 我基本上為 Bullet 的潛在結果與 Drift 根據兩個因素製作了一個博弈論的收益矩陣。 1) 執行與流動性 - 訂單匹配速度、成交質量、訂單深度。 2) UI/UX - 用戶界面、上線流程和產品體驗。 我為每個結果分配概率(根據我自己的判斷),並將它們乘以相應的收益,以計算每個單元格的期望值(EV)。 執行是主要驅動因素。 - 執行 > Drift 約佔總 EV 的 ~91%(8.45/9.25)。 - 如果 Bullet 只在執行上與 Drift 匹配,潛在收益將急劇下降至 1.0 EV。 - 如果執行落後於 Drift,模型接近盈虧平衡(總 EV -0.2)。 結論:這根本上是一個以執行為主的賭注。 UI 是性能的乘數。 - 更好的 UI 列 = 6.9 EV(約佔潛在收益的 75%)。 - 相等的 UI 仍然是正數(2.4 EV),但較差的 UI 會侵蝕收益(-0.05 EV)。 結論:更好的 UI 擴大了收益,但無法取代執行的領導地位。 風險集中在一個象限。 - 大部分收益來自更好的執行 + 更好的 UI(5.2 EV)和更好的執行 + 相等的 UI(2.6 EV)。 - 在任一維度上失誤,收益會迅速惡化。 定位觀點。 如果 Bullet 在執行上超過 Drift,即使 UI 相等,論點仍然成立。如果執行相等或更差,成功取決於 UI 的主導地位 - 這更難以實現和維持。 主導策略是押注於更好的執行。Bullet 的單序列器架構使其能夠控制區塊排序,這是 Drift 目前無法匹配的,但正在朝著 BAM 的方向發展。這種結構優勢可能使執行優勢更有可能,並使 EV 大幅傾斜於 Bullet 的有利方向,同時保持下行風險的控制。 明顯的反駁論點是,與 Drift 相比,Bullet 缺乏 Solana 基金會的支持,或者 Hyperliquid - 擁有建設者代碼和即將到來的 HIP-3 - 將主導市場。這些觀點是有效的;Hyperliquid 的護城河是真實且不斷增長的。 但即使假設 Bullet 永遠不會成為 Hyperliquid 的下一個直接競爭對手,約 2000 萬美元的市值在 EV 框架下仍然感覺被低估。這裡的賭注不是 "Bullet 超越 Hyperliquid",而是 Bullet 如果在執行上保持優勢,能在 Solana 上開創一個有利可圖的利基市場 - 這得益於一個單一的序列器(是的,這裡有額外的風險)使 Bullet 能夠控制區塊排序,這是 Drift 尚未能匹配的(儘管 BAM 縮小了這一差距)。 這些都不是財務建議。
這裡對潛在/未來收入有很大的假設
顯然,如果未來的收入如此之高,調整後的市值也會高得多,因此市值/自由現金流的倍數也會高得多。
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