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我同意 Setser 的看法。有些人所看到的「出口強勁」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是需求疲弱。通常,如果一個國家的製造業生產因效率提高而激增,那麼這種上升的效率應該會帶來...
Brad Setser
Brad Setser8月7日 02:01
許多人(包括《金融時報》!)似乎對今年中國出口的整體強勁感到困惑 -- 但答案似乎很簡單。中國的實際匯率在過去幾年中下降了至少15% -- 這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了很大的推動力 1/
以工資和消費的等量上升形式出現。畢竟,生產力上升的整個重點就是工資的等量上升。出於同樣的原因,相關的出口激增應該以等量的進口來回報,這種回報應以改善貿易條件的形式出現。
3/5 這是因為貿易對經濟的好處並不是來自於盈餘的增加,而是來自於工資和福利的提高。 但是當製造業生產和出口的增加伴隨著工資的滯後甚至下降、消費和進口的情況時,則發生了其他事情。
4/5 例如,這可能反映出一種疲弱的貨幣,這實際上是從淨進口國(家庭部門)向淨出口國(製造業部門)轉移收入。在這種情況下,推動出口增長的不是效率提升,而是疲弱的內需。
5/5 但這也是為什麼貨幣必須保持疲弱的原因。如果生產的增長不是由效率的提高所支撐,而是由隱性轉移所驅動,那麼這些轉移的任何逆轉(即貨幣的重新評價)都會削弱生產。
74.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