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同意,但如果我要為另一方辯護,我會說如果(大前提)你相信某些內容比其他內容更有價值,那麼在相對基礎上,可能會有需求去擁有更稀缺的內容,例如可證明是人類創造的內容與AI生成的低質內容。如果你還相信人類的發展趨勢是那些腦袋像Labubu的花椰菜頭會想擁有內容,因為這是他們所知道的一切,而法幣毫無價值,什麼都不重要,那麼這也可能有點道理。 人們收集奇怪的東西,他們這樣做已經很久了(郵票、豆豆熊、牙齒),但這些市場極其分散,顯然不是可替代的,也不是非常流動。全世界的人都接受今天的黃金價格約為$3300。相反,世界上可能只有10個人願意為某個特別版的豆豆熊支付100萬美元。這些東西也容易受到潮流/投機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在世代或文化中並不持久。 就像許多創始人不想受制於旁觀者的嘲諷股東和賣方研究分析師一樣,我懷疑內容創作者更喜歡專注於創作內容和更間接地變現他們的品牌(我也認為這樣更可持續),而不是將他們的所有帖子或其他東西代幣化。有些東西不適合“實時”市場。 所以我不確定內容是否會被*純粹*商品化,但非商品化內容的市場本身並沒有明確的長期價值主張,因為不清楚為什麼這是獲勝的模式。僅僅因為你可以金融化某樣東西,並不意味著你應該金融化某樣東西。 現在請在我的Zora上購買這篇帖子。
Ryan | Blockworks Research
Ryan | Blockworks Research2025年7月30日
如果你在購買「代幣化內容」,那你就是在接住一把掉落的刀。 內容的需求長期以來都被供應所壓制,聚合商捕捉了價值,而內容的邊際價格已降至零。 GenAI 將觸發供應端的爆炸,在接下來的 12 個月內,產生的可消費內容將超過整個人類歷史的總和。 任何供應無限的商品都無法維持非零價格。 這個論點錯在哪裡?
1.75K